钱平雷教授:“科普文学”是上海的一项文化创新
写在前面:微信版本又更新,看着自己付出非常多辛苦的劳动成果被淹没在杂乱的消息列表中,小编们表示好心碎。在这里真诚的邀请各位加上星标或置顶,具体操作很简单,只要三步:①点击本文左上角“亚太养老产业力量联盟”——②右上角“. . .”——③选择置顶(安卓)或星标(苹果)。谢谢大家一直以来的信任和支持。
招生介绍详见:康养产业领军人才培养计划——北京大学康养产业领军人才研修班,开班啦!!!
点击 阅读原文,立刻报名
“科普文学”是上海的一项文化创新
钱平雷 在 “科普与文学”论坛暨《上海力度》首发式上的发言
(2019上海书展暨“书香中国”上海周活动之一)
今天在这里举行的2019上海书展活动,是上海乃至全国人民文化生活中的一次盛会。我们上海科普界和文学界的作家有机会与广大读者一起,继2018年12月28日后,围绕着《上海力度》这本科普文学的作品的出版,再一次就“科普与文学”这个专题进行一次饶有兴趣的探讨。
我的《上海力度》这本书,是继我的散文集《上海高度》《上海广度》后,被同仁戏称为 “上海维度三部曲”出版的最后一本,在这以前我还先后出版了《幸福相对论》《幸福就在当下》《幸福永伴你我他》所谓“幸福三部曲”散文集,以及科普小说《居家养老解困记》等科普文学作品。我也因此不仅是一名科普作家,也被上海市作家协会吸收成为会员,还成了一名文学作家。我之所以能够在科普与文学相结合的创作道路上取得一些成绩,与上海市科普作家协会近20-30年来提倡科普与文学相结合的创作路子的探索,有着密不可分的原因。
以杨秉辉、陈积芳、李正兴等为代表的上海市科普作家协会主要负责人,近20多年来一直提倡科普与人文,尤其是与文学相结合的创作新路子。在2018年12月28日由上海市科普作协和上海市楼宇科技研究会共同举行的“科普与文学学术研讨会”,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许多媒体都报道了这次会议的情况,也有学者表示了不同的观点。尤其是“科普文学”这个名词在以前也曾经出现过,如今再一次被提出,能否还可以被称为创新,有一位资深科普作家的意见,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他的主要依据有两条:一是早在1981年、1982年的《中国百科年鉴》里就有一条“科普文学”。二是1985年还有由王强模等作者合著的《谈科普文学的创作》一书出版,也有“科普文学”一词的出现。
为此我专门查看了相关资料,发现早就有学者对《中国百科年鉴》中出现的“科普文学”一词,表示了异议,因为它“定义是什么 ? 是科普还是文学? 它的概念、范畴、内涵、外延都有些什么 , 等等 , 都没有人作过说明。”而《谈科普文学的创作》一书中作者对“科普文学”的定义是“专指普及科学技术知识的文学载体。”还指出:“…科普文学所普及的知识,一般也是自然科学知识。”书中还提出了科幻文学也是科普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的观点。而我对“科普文学”的定义是:“应用文学的形式,在社会上推广科学技术的应用、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的作品。”我与《谈科普文学的创作》对科普文学下的定义之间的区别,主要是对科普所包括的内容,有着明显的差别,他们是要“普及科技知识”,而且是“自然科学知识”。而我认为不仅要普及“科技知识”,还有科学方法、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这“科学”不仅有自然科学,还应有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
至于科普文学与科幻文学,在我们科普界,一些比较高水平的科普作家,都认为两者虽然都姓“科”,但是有区别的,不能混为一谈。中国科普作协理事长周忠和院士曾指出:“科幻本身未必折射多少科学知识……,科普的东西更多是一种理性的产品,它对科学当然有严格的要求。只有少数的科普作品才能成为文学或者艺术。”我们上海科普界创作的科普文学作品就是达到了成为文学或者艺术的要求。杨秉辉教授他先后出版了诸如《财务科长范得“痔”》,长篇小说《祺东的黄兴家医生》等一系列小说,不仅保持了严密的科学性,而且具有文学艺术性,完全达到经过编剧可以用于拍摄影视作品的水平。
我认为“科普与文学”相结合作品的创作方法,不仅是上海科普界的一项创新,也应该是上海文学界的一项创新,合在一起就是上海文化的一项创新。我说这句话,是有依据的。
因为早在2005年,著名作家赵丽宏先生在为拙作《幸福相对论》作序时,就关注到科普与文学相结合的写作方式,他写道:“......他的散文,和一般的散文作者有所不同......涉及科技的内容多,知识性强。......而阅读这些文章的过程,不仅能增长知识,也可以了解一个从科技界进入文学领域的写作者的精神风采。科技工作者善于逻辑思维,文学家擅长形象思维,钱平雷先生的散文,很好地将这两者结合在一起,科学的智慧加上文学的情怀,便成就了他的散文风格。”连书名《幸福相对论》也是赵先生建议采用的。
我想,这就是科普文学的特点。也说明当时上海的文学界就已经关注到了科普界。我认为,赵先生说的我的“散文风格”也是我们定义的科普文学的特点之一。
由此可说,我说的“科普文学”与那位科普作家心目中的“科普文学”,虽然从字面上看是一样的。但其定义与内涵随着时代变迁,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甚至有着承前启后,更新换代的意义。如果用现代的语言来表述,那位先生心目中的“科普文学”是《1.0》版本,那么今天我说的“科普文学”可以说是《2.0》版本了。对于《1.0》版本而言,说《2.0》版本是一种创新,应该不能算过分吧?
今天很幸运,能在“上海书展”上举行《上海力度》的首发式,这也是“科普文学”在更大影响的文化舞台上的一次展示。我想要让科普文学获得更多的读者的认可,科普作家们还要创作更多具有艺术魅力的科普文学作品。在提倡 “文理不分家”的今天,科普文学对引导广大读者,尤其是对青少年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的作用,科普界任重而道远。希望科普文学作为科普与文学交叉而形成的文学类型,能为上海,为长三角,乃至全中国的文化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寻求:受多家海内外公司委托收购,投资!!!
要求:公建民营养老机构项目,投资老年护理院,投资居家护理, 有养老土地的项目等……证照齐全!北上广及全国各省会城市……各种方式合作可谈!
电邮:228545312@qq.com
微信:jgj228545312
万水千山总是情~~~
点个在看行不行